当前位置:首页 » 《随便一记》 » 正文

离婚创业后,前夫求复合

11 人参与  2025年11月24日 13:39  分类 : 《随便一记》  评论

点击全文阅读


第一章:冰冷的句号冰冷的黑胡桃木桌面上,两份离婚协议静静摊开,

像两道无法愈合的伤疤,横亘在她与他之间。窗外的阳光被厚重的窗帘过滤,

只剩下惨淡的光晕,吝啬地投在桌面上,映亮了他早已签好的名字——秦屿。

力透纸背的黑色字迹,是他一贯的冷静作风,如同他此刻的表情,没有波澜,

只有一种程序执行完毕的漠然。沈薇的目光掠过那些条条款款,财产分割清晰明了,

像他做的任何一份项目计划书。最终,她的视线定格在“离婚原因”那一栏。旁边,

是他亲手写下的理由,简洁,精准,像一把手术刀:【女方过于情绪化,无法有效沟通。

男方需要一位情绪稳定、能共同理性规划未来的伴侣。】“情绪化”。三个字,

像三根淬了冰的针,精准地扎进她心里最柔软、最不设防的地方。痛感并不剧烈,

却带着一种绵长的、渗透骨髓的寒意。她忽然想起一个月前,那个电闪雷鸣的雨夜。

父亲突发心脏病入院,她惊慌失措地拨通他的电话,手指都在颤抖。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,

背景音是会议室里隐约的讨论声。她带着哭腔,语无伦次地诉说,

得到的却是他隔着电波传来的、经过克制处理的冷静:“薇薇,我在开一个很重要的会。

你先冷静,按照医院医生的指示做,慌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”他需要冷静,

他总是需要冷静。她记得自己当时是如何茫然地放下电话,看着医院走廊惨白的灯光,

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。最后是闺蜜林然扔下手里所有事情赶过来,

一把抱住了几乎瘫软的她,替她签了字,跑前跑后,处理了一切。而秦屿,

是在那个“很重要”的会议结束后,才姗姗来迟,

带着他一尘不染的西装和那份永不缺席的冷静,出现在病房门口。那时,

她父亲已经暂时脱离了危险。他没有问她怕不怕,没有给她一个劫后余生的拥抱,

只是看了看监护仪上的数据,然后对她说:“你看,我说了,要冷静,没事的。

”沈薇坐在他对面,指尖冰凉。她没有抬头看他,只是觉得胸口堵了太久的那团湿棉花,

忽然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抽走了,剩下一种空茫的、带着钝痛的清醒。原来,在他眼里,

那些因至亲生命垂危而生的恐惧,那些需要依靠的瞬间,都只是不值一提的“情绪化”。

她拿起手边那支他常用的万宝龙钢笔,很沉,冰凉的金属触感硌着指尖。在女方签名处,

她一笔一划,写下了自己的名字——沈薇。笔尖划过高级打印纸,发出轻微的“沙沙”声,

像是秋日枯叶最后的哀鸣,为这段持续了三年的婚姻,画上了句号。

“房子……”秦屿似乎想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,语气里带着一种安排妥当的稳妥,

仿佛在讨论一份即将到期的租赁合同:“按照现在的市价,我把我那部分折现给你,

或者你把差额补给我,都可以。”他们的婚房位置很好,顶尖学区,地铁口,

当初是两家一起出资买的,承载了他们从恋爱到结婚无数或甜蜜或平淡的回忆。

沈薇终于抬起眼,看向这个她爱了五年,结婚三年的男人。他的眉眼依旧英俊,轮廓分明,

只是那份她曾经深深迷恋的、如山岳般沉稳的气质,此刻像一层厚厚的冰壳,

彻底隔绝了所有的温度与共情。“房子,”她开口,声音因为连日的心力交瘁而有些沙哑,

但异常平静,没有一丝颤抖,“我会尽快挂牌卖掉。钱,我们按出资比例分。

”秦屿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,像是意外于她的果断和……冷漠。

他或许预想过她的哭泣、质问、甚至崩溃,那都在他理解的“情绪化”范畴内,他可以应对。

唯独没想过,她会如此平静地,同意卖掉这个曾经被称之为“家”的地方。他沉默了两秒,

最终只是点了点头:“好。这样……很高效。”高效。沈薇在心里默默重复了一遍这个词,

嘴角扯出一个极淡的、几乎看不见的弧度,充满了自嘲。原来他们之间,

最终只剩下这两个字可以总结。手续办得很快,像一场被按了快进键的、失去色彩的老电影。

拿到那本暗红色离婚证的那天,沈薇站在民政局台阶上,

看着秦屿步履匆匆地走向他那辆黑色的奥迪A6,没有回头,甚至没有一丝迟疑。

正午的阳光有些刺眼,她眯了眯眼,抬手挡在额前,

手里紧紧捏着手机——里面有一条房产中介刚刚发来的信息,买家家境优渥,全款支付,

价格甚至比市场价还略高一些。在她签下离婚协议的第二天,她就联系了中介。

动作快得连她自己都有些惊讶。婚房卖掉的速度超乎想象。拿到银行转账提醒的那天,

沈薇看着账户里多出的那串长长的数字,心里没有一丝留恋或喜悦,

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虚脱感。

那间装载了他们三年婚姻点滴、每一个角落都似乎残留着过往气息的房子,最后留给她的,

除了这串冰冷的数字,就只剩下离婚协议上那三个字的评价——“情绪化”。

林然帮她打包最后一点零碎物品,看着几乎被搬空、只剩下光秃秃墙壁的客厅,叹了口气,

眼圈有些发红:“薇薇,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?要不先住我那儿去?

我那儿虽然小了点……”沈薇摇摇头,目光落在窗外。

这个她曾精心布置、以为会住很久的“家”,此刻在阳光下显得如此陌生。她轻声说,

语气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:“然然,我想创业。”“创业?”林然吃了一惊,

抓住她的胳膊,“你想做什么?你现在状态行吗?启动资金哪里来?这风险太大了!

不如先找份工作稳一稳?”“就用卖房子的这笔钱。”沈薇转过身,

眼神里是林然从未见过的、如同野火燎原后新芽破土般的坚定:“做一个情感陪伴类APP。

名字我想好了,就叫‘暖言’。”她顿了顿,目光投向窗外更远的地方,声音很轻,

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林然心上:“这个世界,有些人需要绝对的冷静和理性,但也有些人,

需要一点温暖,需要被倾听,需要知道自己的情绪……不是错误。”林然看着她,

忽然就明白了。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,这是一场沉默的、指向过去的宣战,

也是一次艰难的、面向未来的自救。第二章:创业,淬火成钢创业的艰难,

远超沈薇最悲观的想象。那笔看似不少的卖房款,在租金、人力、研发、推广面前,

像投进无底洞,迅速缩水。为了省钱,

她在远离市区的创意园区租了一个狭小的房间作为工作室兼住所。夏天,

西晒的玻璃墙让室内如同蒸笼,只有一台老旧空调嗡嗡作响,勉强维持着不至于中暑的温度。

冬天,北风呼啸着从窗缝钻进来,冷得像冰窖,

她常常需要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才能坐在电脑前。她吃过整整一个月的泡面,各种口味轮换,

吃到后来闻到那股味道就想吐。也曾为了拉投资,一天之内辗转三个城市,

穿着磨脚的高跟鞋,在五星级酒店会议室里对着目光挑剔的投资人,

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商业计划书,磨破了嘴皮子,看尽了冷眼,收获最多的,

是礼貌而疏离的“我们再研究研究”。有一个深夜,APP测试版临近上线前,

突然出现一个致命的、无法定位的BUG。团队里仅有的两个程序员熬红了眼,

咖啡灌了一杯又一杯,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。其中年轻的那个,压力大到几乎要哭出来。

沈薇安抚住他们,一个人走到消防通道。那里没有空调,只有安全出口标志散发着幽绿的光。

她坐在冰冷的楼梯上,抱着膝盖,把脸埋进臂弯里。眼泪无声地、汹涌地往下掉,

不是因为委屈,而是那种巨大的、几乎要将她脊背压弯的压力和孤独感。如果失败了,

她不仅辜负了自己,还辜负了跟着她一起拼的这几个年轻人。她可以情绪化,在这里,

没人看见。不知道过了多久,眼泪流干了。她用袖子狠狠抹掉脸上的泪痕,

深吸几口带着灰尘味的冰冷空气,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。回到工作室,

她的脸上已经看不出任何哭过的痕迹,声音甚至带着一丝鼓励的笑意:“怎么样了?别急,

我们再来一遍,从日志分析开始。”天快亮时,那个顽固的BUG终于被找到并解决。

年轻的程序员欢呼一声,几乎虚脱在椅子上。沈薇看着屏幕上终于正常运行的界面,

眼眶再次发热,她仰起头,拼命眨着眼睛,把那股湿意强行憋了回去。

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前夫评价“是否情绪化”的沈薇了。她是沈总,是“暖言”的创始人,

她必须情绪稳定,必须扛起一切,必须成为团队的主心骨。三年,一千多个日夜。

“暖言”APP从一个模糊的概念,到设计草图,到一行行代码构建的测试版,

再到正式上线。它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,

群提供高质量的情感倾诉和***、温暖治愈的社区氛围、严格筛选和培训的倾听者团队。

以及极其注重隐私保护的用户体验,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杀出重围,积累了数百万忠实用户,

口碑持续发酵。公司成功完成了B轮融资,估值突破一亿五千万。沈薇的名字,

开始出现在一些财经媒体的报道中,被冠以“创业新锐”、“科技领军人”的头衔。

第三章:专访,无声的惊雷机会随之而来,

国内一档顶级的财经访谈节目《财智对话》向沈薇发出了邀请。录制当天,

专业的化妆师在她脸上仔细勾勒,试图用昂贵的粉底掩盖她长期熬夜留下的淡青,

却盖不住她眼底那份历经淬炼后从容自信的光芒。那双曾经盛满依赖和柔情的眼睛,

如今深邃如潭,清晰地映着自己的倒影。演播室灯光璀璨,能将人最细微的表情都放大。

主持人是业内以犀利和深度著称的杨帆,他对面,沈薇穿着一身剪裁极佳的白色西装套裙,

既干练利落,又不失女性的柔美。访谈进行得很顺利,沈薇逻辑清晰,谈吐不凡,

对行业趋势、公司战略、用户洞察的分析引得杨帆频频点头。他能感觉到,

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创业者,并非凭运气成功,她的头脑、她的坚韧、她的视野,

都远超同龄人。节目接近尾声,

杨帆抛出了那个预设的、也是观众最感兴趣的核心问题:“沈总,

‘暖言’在短短三年内从零开始,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,我们都非常好奇,在您成功的背后,

您认为最大的支撑是什么呢?是某种信念?还是某个特别的人?”这个问题落下,

演播室有瞬间的安静。沈薇看着镜头,眼前似乎快速闪过了创业以来的无数个至暗时刻。

消防通道冰冷的楼梯,吃到反胃的泡面,被投资人礼貌请出办公室时的尴尬,

团队遇到瓶颈时那些望向她的、充满焦虑和期待的眼神……那些时刻,她无人可依,

无人可诉。然后,她微微侧身,正对主机位,脸上露出了一个清晰而温柔的微笑。这个笑容,

与她之前谈论商业时的冷静截然不同,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、几乎可以称之为幸福的光彩。

她抬起左手,无名指上,一枚设计简约却光芒夺目的钻戒,在演播室强烈的灯光下,

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晕,通过特写镜头,清晰地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。“我的再婚先生。

”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,清晰地传遍演播室每一个角落,平静,

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幸福和肯定:“他让我相信,一段好的关系,不是挑剔对方情绪的价值,

而是彼此提供情绪价值。他教会我……”她顿了顿,目光坚定地看向镜头,仿佛要穿透屏幕,

看到某些特定的人,也像是在对过去那个被否定的自己,做出最郑重的宣告。“情绪价值,

才是顶级奢侈品。”杨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化为理解和职业性的微笑,接过了话头。

而沈薇,依旧保持着那个温柔的、戴着钻戒的姿势,让这个画面,

成为了本期节目最具有冲击力和记忆点的瞬间。节目在当晚黄金时段播出。剪辑效果极好,

沈薇的优雅、智慧、成功,以及她亮出钻戒说出那句话时的坚定与幸福,

形成了强大的戏剧张力,迅速引发了热议。第四章:碎裂的“冷静”彼时,

秦屿正和他那位以“冷静理性”著称的现女友,周婷,

一位同样在投行界叱咤风云的精英女性,

在他们位于市中心高档公寓的开放式餐厅里共进晚餐。餐桌上摆着精致的西餐,

灯光调得恰到好处,氛围安静而……规范。电视里播放着《财智对话》,

当沈薇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,秦屿握着刀叉的手顿住了。

他看着屏幕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女人,

听着她侃侃而谈公司的战略布局、用户增长模型、未来生态规划,

那些他烂熟于心的商业词汇从她口中流畅吐出,

带着一种连他都不得不暗自欣赏的精准、魄力和远见。她变了,

褪去了所有他记忆中的柔软和依赖,周身散发着一种沉淀后的、耀眼夺目的光芒,

自信而强大。然后,他听到了那个问题,看到了沈薇脸上那抹异常温柔的笑容,

看到了她抬起的手,以及无名指上那枚刺眼的钻戒。“……我的再婚先生。

”“……情绪价值,才是顶级奢侈品。”“啪嗒。

”秦屿手中的银质餐叉掉落在洁白的骨瓷盘子上,发出刺耳又突兀的声响,

打破了餐厅里伪装的平静。周婷皱了皱眉,看着他瞬间失态、甚至可以说是苍白的脸色,

又看了看电视里那个巧笑嫣然、光芒四射的沈薇,

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和冰冷:“原来是她。秦屿,看来你这位‘情绪化’的前妻,


点击全文阅读
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zhangshiyu.com/post/247503.html

<< 上一篇 下一篇 >>

  • 评论(0)
  • 赞助本站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关于我们 | 我要投稿 | 免责申明

Copyright © 2020-2022 ZhangShiYu.com Rights Reserved.豫ICP备2022013469号-1